网贷平台没借钱也说借了?警惕征信被坑!教你三招避雷
最近收到粉丝私信:"明明没在网贷平台借钱,征信报告却显示有借款记录!"这事儿可大可小,轻则影响房贷车贷,重则可能卷入金融诈骗。本文深度剖析"被贷款"四大幕后黑手,手把手教你如何自查征信、保留证据、申诉维权,并附赠三个预防被"偷征信"的实用技巧,建议收藏备用!

一、网贷平台"被贷款"现象解析
上个月刚准备买房的张先生,在打印征信报告时傻眼了——
"XX网贷平台2023年3月放款5万元,当前逾期..."
他反复确认自己从未注册过该平台,更别说借款。这种情况在黑猫投诉平台已有3276条类似记录,贴吧相关讨论超5万条。
- 数据触目惊心:央行2022年报告显示,非本人操作的征信异议申请同比增长42%
- 维权成本高:平均需要37天才能消除错误记录
二、为什么会出现"被贷款"?
1. 平台操作失误(占比38%)
某网贷平台客服曾透露:
"系统升级时把用户浏览记录误判为借款申请..."
这种情况通常伴随短信验证码缺失、合同签署记录空白等漏洞。
2. 身份信息泄露(占比29%)
比如:
• 去年丢失的身份证被冒用
• 点击过"测贷款额度"的钓鱼链接
• 在非正规平台填写过银行卡信息
3. 营销套路(占比25%)
- 平台为冲业绩虚增用户量
- 获取征信查询授权时暗藏借款协议
- 利用"0元体验金"诱导开通额度
4. 恶意诈骗(占比8%)
今年破获的某网贷诈骗案中,犯罪团伙通过伪造签名+PS身份证,在18个平台套现760万元。
三、三步自救指南
第一步:立即核查征信
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,每年有2次免费查询机会。重点查看:
→ 贷款审批记录时间是否与本人操作一致
→ 放款金额是否异常
→ 还款状态是否为"正常"
第二步:证据链保存
- 截图:平台账户的借款记录、还款计划
- 录音:与客服沟通时开启通话录音
- 文件:要求平台出具贷款合同原件
第三步:多渠道维权
按这个顺序操作:
1. 平台客服(要求7个工作日内回复)
2. 央行征信异议申请(官网提交材料)
3. 银保监会投诉(电话12378)
4. 法律诉讼(准备银行流水等反证)
四、预防被坑的三大绝招
第一招:每月检查手机短信,发现陌生放款通知立即警觉
第二招:在个人所得税APP核查全年收入,异常款项可能关联网贷
第三招:给所有网贷平台客服打电话,要求关闭授信额度
五、特别提醒
遇到平台说"可能是您家人借的",千万别妥协!
根据《征信业管理条例》第25条:
"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、保存、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、遗漏的,有权提出异议并要求更正。"
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征信深度体检,别等要用征信时才后悔!
推荐阅读: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

